新闻中心

  • 首页 新闻中心 三月三

三月三

2025-03-11 20:59:09



儿时,听大姑二姑说,每年的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寿诞,那天大姑站在明媚的春光下,说着天上西王母今天要摆酒祝寿,她那里有三千年才结果实的蟠桃,就是孙悟空要偷的仙桃,那是我们凡人没法吃到的。大姑二姑讲着天上的传说,而我们生活在地上这个小小的村庄,有人在井边汲水,有人在溪边浣衣,远处青绿的山坡上,隐现着牛羊的身影,顿时觉得人间与天上就像牛郎与织女,有天河相隔。

当我知悉三月三即是上巳节,已是二十多年后了,这二十余载光阴说短即短,说长即长。在这短暂得如蝼蚁生命般的光阴中,故土风物似落花般飘逝,就像上巳节被人们所遗忘,只剩下一个陌生的词汇。

三月三

清陈昌治刻本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巳也。四月,阳气巳出,阴气巳藏,万物见,成文章,故巳为蛇,象形。”甲骨文的“巳”字形,像在胎包中生长的小儿,正如《淮南子·天文》中载:“巳则生已定也。”上巳,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文献中,郑玄注《周礼·春官·女巫》有如下记载:“岁时祓除,如今三月上巳,如水上之类;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。”《汉书·礼仪志》:“三月上巳,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。”虽说如此,但修禊祓除早在先秦即已盛行。刘昭注,“《韩诗》曰:郑国之俗,三月上巳溱、洧两水之上,招魂续魄,秉兰草,祓除不祥。”只不过,彼时并未有上巳节之说法,三月上巳是到汉代才有的说法,而把三月三日定为上巳节,很有可能也是在两汉之际。因《荆楚岁时记》里有明确的记载,“三月三日,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,为流杯曲水之饮”。书中还提到“晋武帝问尚书挚虞‘三日曲水’之缘来”,挚虞对曰乃是在“汉章帝时,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,而三日俱亡……”但尚书郎束皙则说是周公卜成洛邑,因流水以泛酒。若照束皙所说,曲水流觞的源头乃是周公,但真正让曲水流觞流传千年的是永和九年那次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。

此后,各朝各代关于三月三日的记载,屡见不鲜,从最早的修禊祓除之事演变为暮春的欢快盛会,唐时尤为风行。《秦中岁时记》云:“唐上巳日,赐宴曲江,都人于江头禊饮,践踏青草,曰踏青。”《酉阳杂俎》记:“唐中宗三月三日,赐侍臣细柳圈,言带之免虿毒。”《梦粱录》云:“三月三日上巳之辰,曲水流觞故事,起于晋时。唐朝赐宴曲江,倾都禊饮踏青。”

明降清后,三月三似乎又与王母娘娘蟠桃宫联系在一起了。《燕京岁时记·三月·蟠桃宫》写道:“太平宫在东便门路南,门临护城河。因庙内有西王母之像,故曰蟠桃宫。每届三月,自初一日起,开庙三日,游人亦多。”《帝京岁时纪胜》照样有蟠桃宫之记载:“蟠桃宫在东便门内,河桥之南,曰太平宫。内奉金母列仙。岁之三月朔至初三日,都人治酌呼从,联镳飞鞚,游览于此。长堤纵马,飞花箭洒绿杨坡;夹岸联觞,醉酒人眠芳草地。”《天咫偶闻》的记载更是让人遥想当年庙会的盛况:“太平宫,在东便门内,庙极小,岁上巳三日,庙市最盛,盖合修禊,踏青为一事也。地近,了无市聒,春波泻绿,堧土铺红,百戏竞陈,大堤入曲,衣香人影,摇扬春风,凡三里余。”

HB火博官网

总之,不论晋时的曲水流觞、唐时的禊饮踏青,还是清时盛行的王母娘娘庙会,三月三日,虽以不同的节日风貌展现,但其内在的精神一以贯之,并未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失之其味。只是,令人不解的是,为何一个个节日在我们现代人面前,不能保持其本来面貌,甚至连节日的名字都无法保留下来。